从五个维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富于创新、意义重大,不仅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而且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了发展的文化自信。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必要从以下五个维度入手,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思想本质内涵、精髓要义、重大贡献的理解。
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适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任何思想理论体系的确立,都有其现实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开启和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确立,同时,也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增强,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不仅使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教育强国、军事强国等方面的发展被列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明确目标,而且文化强国的建设也被明确了具体时间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被鲜明地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化篇”。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体现了民族复兴伟业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厚重需求。
理论一经形成,必将深刻地指导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孕育于新时代,产生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它的形成和确立,必将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方式,以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守护和对中华文化之“魂”的塑造,以深沉的历史自信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刻影响和建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层的思想文化支撑。
从主流与多元的关系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的一些乱象、短板,面对国际话语叙事、国际话语竞争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面对各类网络新媒体发展对主流话语体系形成的多元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冷静分析、系统谋划,在加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有:
一是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项工作上不能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二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强调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是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新的部署。站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最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统一与多样的关系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特点与独特魅力。人类文明的发展既有统一性、一致性的一面,体现为总体向上、进步的进程,同时也有特殊性、多样性的一面,体现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都带有自身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点。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与特征。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二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塑造。“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其最根本的作用,就在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点,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具体路径。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方案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文明形态,是符合中国国情与特点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内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精华、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式而展现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同时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区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的方案选择。
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促进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核,由“第二个结合”所体现的,不仅是“两种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结合,同时也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相互结合,体现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辩证互动,“古”与“今”之间的变奏回响。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充分重视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历史的尊重,充分重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保护和传承,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性质的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决定作用的强调,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地位的主张,对社会结构的划分和对历史演进规律的揭示,决定了这一学说的科学性质和现代性质。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重视并强调这一点,指出,“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三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断被赋予中华文化的内涵,日益成为中国的和本土的,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则完成自身的重塑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构筑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不仅具有重要的中国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上。“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重要的现实原因和厚重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属性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现代化,既不主张向外输出中国模式,也不要求其他国家复制中国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这是由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决定的。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以“全球文明倡议”为基础,在对待西方文化、外来文化问题上,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就是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那些对推动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文明成果,真正做到洋为中用,推出一批汇通中西的文明成果。而在推动“文化走出去”问题上,在提高当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话语权问题上,则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传播好新时代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象,更好地将中国立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呈现给世界,让世界认识新时代的中国。
转自:学习强国